2024-12-02 09:21:00

一、超速离心法

       超速离心法是目前最常用的外泌体提取方法之一。该方法基于不同成分在均匀悬液中沉降速度的差异,通过施加不同强度的离心力,将外泌体与其他细胞成分分离开来。超速离心法通常包括预清除、差速离心和超速离心三个步骤。首先,通过低速离心去除细胞和大碎片;接着,进行差速离心,进一步去除较大的细胞器和细胞碎片;最后,利用超速离心机施加极高的离心力,将外泌体从上清液中沉淀下来。超速离心法获得的外泌体数量较多,但纯度往往不足,且操作耗时、成本高昂。

二、密度梯度离心法

       密度梯度离心法结合了超速离心和密度梯度的原理,通过制备连续梯度的密度溶液(如蔗糖溶液),将样本置于梯度溶液之上进行超速离心。外泌体会沉降到与其密度相匹配的梯度区域,从而实现与其他成分的分离。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得的外泌体纯度较高,但前期准备复杂,耗时长,且可能对外泌体的生物活性产生影响。此外,该方法对样本量有一定要求,且不能完全将外泌体与蛋白质等杂质分离开来。

三、超滤法

      超滤法是一种基于分子大小差异进行分离的技术。它利用不同截留相对分子质量(MWCO)的超滤膜对样品进行选择性分离。在超滤过程中,溶剂及小分子物质被过滤到膜的另一侧,而相对大分子物质(如外泌体)则被截留在超滤膜上,以此达到分离外泌体的目的。超滤法操作简便、富集效率高、成本较低,且不影响外泌体的生物活性。然而,该方法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过滤孔易阻塞、分离产量低以及需要选择合适的超滤膜孔径等。

四、分子排阻色谱法(SEC)

       分子排阻色谱法,也被称为尺寸排阻色谱法,是一种基于分子大小差异进行分离的技术。它利用填充有多孔聚合物微球的色谱柱,根据分子直径的大小进行分离。当待测样品通过色谱柱时,半径较小的分子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通过色谱柱的孔隙迁移,而大分子则从色谱柱中更早地洗脱出来。SEC法分离效率高、保持生物活性、高通量处理,但操作相对复杂、耗时较长,且对样本量和设备有一定要求。改良的分子排阻色谱法可以在癌症患者小体积的血浆中可靠且容易地回收形态完整的功能性外泌体,但其纯度可能受到血浆中其他成分的影响。

五、免疫磁珠法

       免疫磁珠法利用包被有外泌体相关抗原(如CD9、CD63等)抗体的磁珠与外泌体结合进行分离。该方法无需超速离心,操作简便、特异性和重复性好,且不受设备限制。然而,免疫磁珠法的成本较高,效率和收率相对较低,且不适合大规模分离。此外,洗涤液的选择也可能影响外泌体的生物活性。

六、微流控技术

       微流控技术近年来在外泌体研究领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该技术通过设计复杂的微通道网络,结合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实现对生物颗粒的高效分离。微流控技术具有高通量、高特异性、低试剂消耗等优点,但技术复杂度高、成本较高。此外,微流控芯片的设计和优化也是一大挑战。

七、其他方法

       除了上述方法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外泌体提取与纯化方法,如沉淀法(如聚乙二醇沉淀法)、电泳法(如介电泳法)、以及基于外泌体表面成分亲和力的分离方法(如利用外泌体膜上表达的磷脂酰丝氨酸或外泌体特异性蛋白质的亲和力进行分离)等。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适用于不同的实验需求和应用场景。

 

        外泌体的提取与纯化方法多种多样,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点和局限性。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实验目的、样本类型、设备条件以及成本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最适合的提取与纯化方法。同时,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提取与纯化方法不断涌现,为外泌体的研究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未来,外泌体提取与纯化技术的发展将更加注重高效性、纯度和生物活性的保持,以满足科学研究及临床应用的需求。

 

 

上一篇:免疫共沉淀(CoIP)原理概述及操作流程 下一篇: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ChIP)